浙江省正全面推廣“河長制”,“到2013年底,省級、市級、縣級、鎮(鄉)級河道將實現"河長制"全覆蓋。”浙江省環保廳廳長徐震說,
在全省,跨設區市的6條水系幹流河段,分別由6名省領導擔任河長;在嘉興,已有市級河長17位、縣級河長183位、鎮級河長1366位、村級河長4298位,覆蓋1.2萬公裏河道。桐鄉市推出了“河長、段長、公裏長”,對全市47條河道全覆蓋。衢州還在全市選拔1480名機關幹部,擔任1480個行政村的“生態指導員”。
前不久,浙江省省長李強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,專題研究治汙水、防洪水、排澇水、保供水、抓節水的“五水共治”工作方案。在浙江省政府和李強看來,抓好產業升級,治水可以取得“事半功倍”的“乘法”效應。
紹興市柯橋區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和印染基地,為了治水,149家印染企業全部搬進工業園,集中治汙。“過去一直抓轉型升級,收效不大;這次治水,卻倒逼很多企業轉型升級。”紹興市委常委、柯橋區委書記何加順說。統計顯示,今年前8個月,在總體產能下降的前提下,柯橋區規模以上印染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,同比反而分別增長11.2%、15.5%。
在相對欠發達的麗水、衢州等地,許多幹部認為,只有起點高,才能縮短與領跑者的距離,甚至產生“彎道超車”效應。據衢州市委書記陳新介紹,衢州近年來獲得國家級氟矽新材料產業基地、空氣動力機械制造基地、特種紙產業基地等稱號,新興產業比重快速上升。全市正著力打造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裝備制造及包括生物醫藥、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在內的四大千億產業板塊。
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,正在再創新優勢的浙江腳下鋪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