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印染网 - 印染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际新闻 | 国内新闻 | 技术文献 | 科技信息 | 企业新闻 | 市场行情 | 行业动态 | 政策法规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国内新闻 > “夕阳产业”迎朝阳:康平纳印染工厂的重生之路
L.biz | 商业搜索

“夕阳产业”迎朝阳:康平纳印染工厂的重生之路

信息来源:p-l.com.cn   时间: 2019-10-26  浏览次数:38

“夕阳产业”迎朝阳:康平纳印染工厂的重生之路

“夕阳产业”迎朝阳

康平纳印染工厂的重生之路

走进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的筒子纱染色车间,并不见几个工人,摁下控制室的一个按钮,整个印染生产线就都完成了。机械手有节奏地穿行不休,染色完成的筒子纱被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。

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,纺织印染行业往往因为“自动化程度低、染色稳定性差、高能耗高排放”趋于衰落,而这间位于泰安市的印染工厂,却以“高科技、低成本、低能耗”的招牌屹立不倒。

“夕阳产业”何以迎接朝阳?康平纳用十余年的时间诠释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。

工艺创新驱动装备技术创新

“一次出国考察,让我深感纺机与国外的差距!”康平纳董事长陈队范由衷地感慨,“设备工艺的先进与否对下游产品质量的影响太大了,必须更新装备,才能提升毛纺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。”

以“纱线独大”为代表的产业链前端同质过剩,以“印染短板”为代表的产业链中间发展滞后,以“服装、家纺、产业用规模弱小”为代表的产业链终端有效供给不足,是制约我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三大突出问题。传统的印染技术耗能高、耗水大、污染重,导致山东省印染行业多年来无法取得“量”的扩大和“质”的提升。

如何突破纺织业的瓶颈?康平纳集团坚持“工艺创新驱动装备技术创新”理念,先后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、中科院自动化所、机械科学研究总院、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,将机械行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纺织工业,实现跨界融合集成创新,真正做到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、纺织工艺与智能装备的有机融合,成为工艺创新驱动装备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。

印染技术创新捧得国家一等奖

整个康平纳工厂全自动化流水线上,只有三两个工人在巡检设备,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康平纳的“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”。

历经10余年产学研合作,累计投入10多亿元,康平纳研发出自动化染色机、粉状助剂自动配送技术及装备、筒子纱高效脱水、节能烘干和自动装卸及精准输送技术与装备等23种数控染色装备,解决了筒子纱染色工艺过程由依靠人工经验到工艺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技术难题,实现了全流程染色生产自动化。

创新后的智能染色工厂,染色一次性合格率98%以上,提高生产效率28%,减少用工80%,与国家行业标准相比,吨纱70%、节电45%、节约蒸汽58%、减少污水排放68%,推动了行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,在纺织印染行业起到良好的推广应用和示范效应。

模式共享让产业更“智慧”

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,只有夕阳思维。经历改革的“阵痛”后,康平纳集团不仅实现了“凤凰涅槃”,也将为整个产业戴上了“智慧”的帽子。

以康平纳智能染色示范工厂为载体,山东省建设了1个集协同创新、创意设计、定制交易、市场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云平台,在枣庄、聊城等7个地区建设了7个分布式智能绿色印染园区,形成“1+7”区域性共享工厂建设体系。

“1+7”区域性共享工厂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,全部达产后,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20亿元、节水6800万吨、减排6400万吨,节能64万吨标准煤,带动全省纺织上下游产业增收1000亿元以上,为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。

为实现50个区域性智能染色共享工厂的协同创新、远程管控,康平纳还与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“纺织印染智能云平台实验室”,共同研究和探索工业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在纺织业的应用,实现智能染色共享工厂精细化生产管理、智能物流管理、协同设计、市场共享,从而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。

(大众日报记者 杜文景 姜言明 李岳岳 报道)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印染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